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7:28:29   浏览:81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30 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孙文盛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三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五条 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资质等级与业务范围



第六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第七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 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

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第八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第九条 除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中申请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十条 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第十一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二千万元以上,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五百人以上;


3.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千万元以上。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2. 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


3. 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


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属于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第三章 申请和审批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三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审批机关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和设立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材料;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五)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六)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或者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七)单位主要机械设备清单;


(八)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的有关材料;


(九)近五年内无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的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四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五条 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十日。


第十七条 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审批机关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八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九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条件的,换发新的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发现达不到原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取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经审核,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换发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 资质证书遗失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向原审批机关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 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重新申请。


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资质单位的资质条件与其资质等级不符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三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停止从业活动,并由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条件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六条 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培训。


第二十七条 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资质单位,应当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跨行政区域的,资质单位应当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审批机关或者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四)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实施后六个月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到审批机关申请换领新证。逾期没有申请领取新的资质证书的,原资质证书一律无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7 月 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证券业执业证书年检的通知

中国证券业协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证券业执业证书年检的通知


  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基金托管机构:

  根据《证券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协会将开展证券业执业证书年检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取得执业证书满两年的在职从业人员应当参加年检。所在机构被接管或托管的从业人员待明确归属后再参加年检;因涉嫌违法违规,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人员,待调查结果明确后确定是否参加年检;被暂停执业资格的人员待暂停期满后参加年检;受到刑事处罚、被注销或吊销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参加年检。

  二、年检工作通过执业证书管理系统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是:

  (一)机构提交参加年检查的人员;

  (二)协会审核确认符合年检条件的人员并返回机构;

  (三)机构通知符合年检条件的人员更新个人信息并提交所在机构;

  (四)机构审核确认更新后的个人信息并提交协会;

  (五)协会审核确认通过年检的人员,并在协会网站公布;

  (六)协会向各机构发放年检标签,由机构分发个人或集中粘贴在执业证书的规定位置。

  三、各机构可根据本单位人员取得执业证书的时间分批参加年检。

  四、未通过年检的人员,协会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为配合年检工作的实施,请各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备案、注册及变更申请工作。

  中国证券业协会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警惕外资知识产权陷阱

我们需要外资的资金和技术,我们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外资和我们进行合作,我们以市场去换取外资的技术和资金。通过国内著名商标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深谙此道,但是外资并不愿意做大国内品牌,他们一心想着在中国推广他们自己的品牌,这当然是国内企业所不愿意的,于是外方为我们预设了知识产权陷阱,让我们不得不就范,就象娃哈哈这么著名企业,宗庆后这么精明的企业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误。在外资的知识产权策略面前,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资金和技术,却反而失去了唯一的资产——品牌,外资在商标方面主要预设了以下陷阱:

1.不平等条约策略

利用中方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并购协议中不平等地约定合资企业必须使用外方商标,完全排挤中方商标的使用。将中方的知名商标以高价折股,合资后对中方商标然后弃之不用。如在1994年1月18日震动中国饮料业的百事可乐与天府可乐在重庆“联姻”,曾一度被作为国宴饮品,被民众视为民族饮料象征的天府可乐从此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为此香港的一家杂志还发表评论称百事在中国攻克了一块最难攻克的堡垒,中国软饮料业的半壁河山已被洋人占去。

2.股权控制策略

外方表面同意,合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对双方商标都可使用。但在实际经营中,外方却利用控股地位将中方商标闲置,使用自己的商标,并利用合资企业的资金为自己的商标大作宣传。合营期限一旦届满,原中方著名商标由于不使用而在市场上为人所淡忘,而中方对外方商标无权继续使用,外方在此时便会提出可继续使用其商标,但须支付高额许可使用费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外资总是想法设法达到控股地位。

3.自然淘汰策略

在并购协议约定双方的商标都可使用,但同时限定主产品、新产品用外方的商标,老产品用中方原有的商标,然后外方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步将原中方的名牌淘汰出市场,达到在商标权上完全控制中国的国内市场的目的。如在洗衣粉行业,上海的白猫、广东的高富力合资后,外方利用我国名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推销他们高价的碧浪、汰渍,而把我们的产品打入冷宫。又如广州肥皂厂的洁花牌香皂与美方合资后,很快被海飞丝、潘婷取而代之。

4.冷冻策略

在1994年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之前,“美加净”牙膏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年销量达到了6000万支,产品的出口量全国第一,但当它被折价1200万元投入合资企业后,立刻被打入冷宫,代之而起的是露美庄臣,到1997年,联合利华停止在各种媒体上投放美加净的广告,但在同时又在洁诺的广告上不遗余力的大量投入。

5.全面收购策略

外资通过全面收购国内被国人所熟悉的并有良好市场效应的品牌企业,达到迅速抢滩中国市场的目的。2004年2月德高汉高公司与上海轻工控股集团达成协议,全资收购“熊猫”品牌,成为熊猫品牌的新所有人,而原所有人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海文集团将不得使用熊猫品牌标志,汉高收购在中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熊猫牌粘胶最终目的也即是能够更快地抢占中国市场。

还有很多的陷阱,我们无法一一去罗列,对于这些陷阱我们要高度引起重视,一定要聘请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进行筹划。

作者:王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子信箱:lawyerwy@263.net
个人网站:http://www.rjls.cn。